昆腔到了近代,衰落了。
然而这不是晚清之后才发生的,而 是在清乾隆年间就巳有了转折,渐趋衰落。
因此,谈其衰落,就 要从人清时谈起。
究其原因,则既有本身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 因素。
两者也还有相当的关系。
不妨先从本身说起。
昆腔虽说也出自南戏,有所谓“随心令”的传统,但它与诸 腔有很大不同,就是为文士、曲家所重,从中继承了词曲唱法的 传统,这就使昆腔具有了自身特育的性质。
前面说到,昆腔的唱念要遵从一定的字读语音,唱腔必应依 字声行腔,唱词文体为有定格的南北曲曲牌,具体每一段唱词也 是按规格写就的曲文,凡此四项均有定规格范。
既然如此,就不 论是如何按曲牌格律作长短句,如何按句式平仄及运用词藻,如 何按规定的韵书作字读语音,如何按字读的“头腹尾”作以字声 行腔,都必须具有相当高文字水平和专业知识。
这样,它的唱词 曲文须由文人曲作家写作,它的语音唱腔须由文人曲唱家定谱, 并在他们的指导下付诸演唱。
第一种昆腔传奇《院纱记》,就是曲 作家、曲唱家的文士梁伯龙写作、定谱,甚而教唱、排练而搬上舞台的。
这不仅是创立昆剧有功,而且奠定了昆腔传奇创作的基 础,为后世所效法。
如此,昆剧的写作、昆腔的定谱,就不能不 是只由一小部分文人曲家来进行。
同时,昆剧的观众、昆腔的听 众也不能不是只由一部分知曲爱曲的文人为主的一群。
事实上,昆 腔、昆剧的兴起,一个带根本性的原因,是明中下叶我国挂会出 现并形成了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具有相当独立性质的‘文 士阶层’。
正是这个文士阶层使昆腔、昆剧日趋完善,成为一类高 雅的戏剧艺术、曲唱艺术。
演唱昆腔的歌伎、艺人,脱不开文士 阶层的好尚,也离不开他们的指点与品评。
广大观众也不能不以 能观赏昆腔为荣,推崇其为“雅部.。
它发展得越高级、越完善就 越凝定,昆剧的文人戏剧的性质也就越明显。
换句话说,昆腔艺 术也就不能不依附于这个“文士阶层”。
因此,当社会发生变动, 原来的“文士阶层”发生变动时,它就陷于困境了。
您还没有登录,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